在聚會裏,談到孩子的功課問題,最常被提出的其中一個擔心,是孩子的字寫的很難看。我常反問的是:那一件事是我們要關心多一些的:寫作的内容還是字體的美醜?
有一次,有位媽媽拿出二年級的兒子的作業,抱怨字恨醜時,其他媽媽們都異口同聲替她的孩子打抱不平,因爲那上面的字真的很工整。也曾有位媽媽的孩子,每次寫字,都一擦再擦,甚至把紙都擦破了,大哭。詢問之下,媽媽也很後悔:孩子剛學寫字時,求好心切,會擦掉孩子的字。
第一位媽媽的標準很高,若有機會看到別的同年紀的小朋友的字,就不會對孩子做出不必要的責怪。第二位媽媽的情形,擦掉的不只是白紙上的黑字,而是孩子‘字可以寫得好’的信心。加上在指責‘醜’時並沒有提供‘美’的準則。所以孩子會一擦再擦,因爲不知什麽樣的字夠漂亮,不必擦掉。
孩子做任何事情,會不會想再做,會不會高高興興的做,和他做的過程時的情緒有十分密切的關係。例如,吃飯時,老是受到責備:吃飯不能乖乖坐著,偏食,愛説話,浪費…等等。孩子是不會喜歡吃飯的。我常常跟擔心孩子長不大的媽媽開玩笑:換成是我,一聼到‘吃飯了’,想到又要挨駡了,躲都來不及了,誰會想要吃飯?
做功課的道理,又何嘗不是這樣。功課做完了,爸媽一看:字怎麽寫的歪歪斜斜的,字寫錯了,數學這幾題錯了……等等。好不容易寫完功課,卻換來一頓批評(過程中,也許已被唸:不專心,動作太慢,拖拖拉拉等等)。將心比心,你會喜歡做功課嗎?還是能拖就拖,拖到最後一分鐘,或甚至不做。反正,不論如何,總是挨駡,不如玩個痛快。這是,我對孩子不愛做功課的一個分析。(當然,還有其他可能原因,只是這個原因是我們可以掌握,改善的)。
所以,在陪孩子學習‘寫作’這個課題時,能文(内容)圖(字)並茂當然最理想。在兩者不能兼顧時,請想清楚什麽是你的優先考量。是不是寧可花多一些時間陪孩子討論一些想法,增加孩子的分析和表達能力,提升創作的深度和意願,而不是斤斤計較於字的美醜。等孩子的手指肌肉和眼手協調夠成熟了,再鼓勵孩子在字體上求進步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