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December 8, 2007

吃飯,皇帝大(之二)

吃多少才算夠

有位媽媽描述她在家和不到二歲孩子奮戰的情形:「吃飯時間不肯吃,過不久又叫餓。怕他正餐吃不下,吃飯前一小時他肚子餓了,也不敢給他吃東西。但餓著了他,真正吃飯時又吃不多,真不知如何是好?」
我告訴她,幼兒肚子餓的時間,和我們大人是不同的。嬰兒期,三、四個小時喝一次奶,吃了固體食物之後,仍會延續少量多餐的習慣,這是很正常的情形。至於育兒書上提到定時定量,是為了配合大人的作息時間,不一定是孩子的需求。少量多餐最終會發展成三餐的模式,只是需要給孩子一點時間去調適。這也是為什麽學校會有點心時間。如果爸媽仍不放心或不方便,堅持三餐原則,那麽孩子肚子餓了,還是先給一些簡單的食物,如水果填一下肚子吧!否則餓過頭了,孩子食慾也會減低。

每一個孩子的胃口都不同,孩子吃得下的量就是足夠的量。有些媽媽看到朋友家同年齡的孩子每餐都吃一碗,也就餵自己的孩子每餐一碗飯。孩子有時吃得完,吃不完時硬塞也没用,弄得母子都很折騰。
定量的說法,我不太認同,可以知道孩子大概能吃多少,但不是每一次都要相同。將心比心,我們自己也有胃口不好的時候,為什麽卻要求孩子每頓飯都要胃口相同呢?更何況,那「一碗」可能本來就超出孩子的飯量,每天為了孩子吃不下焦急、生氣,不是很划不來嗎?孩子如果本來就不愛吃東西,一上桌,看到那麽一「大」碗飯等著他,想必壓力重重,再好吃的東西也吃不下。所以家有小胃口的孩子,請給少量的飯菜,讓孩子可以吃完,藉由成就感,激發他吃東西的興趣。
想提高孩子的胃口,有人會去找開胃秘方。許多媽媽都分享了經驗裡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讓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過程。有的讓孩子剝豆子、有的炒菜、有的烤麵包、有的下水餃、滿足了孩子喜歡模仿媽媽的心理,也讓孩子有了自己也可有所貢獻的成就感,孩子吃得開心,胃口自然大開。

一餐不吃,不會傷身體

兒子五歲時,有一天我們從兒童博物舘回到家已經五點了,煮好晚餐,兩個孩子一上餐桌,異口同聲說:「吃不下。」「吃不下就下去。」「真的可以不吃嗎?」「當然,你們的肚子你們最清楚,不餓就不需要吃。」兩人很開心的下去玩。三歲的女兒有點不放心,回來問我:「今天晚上不吃,明天早上可以吃,對不對?」看她一副認真的表情,忍不住逗她:「明天的事,明天才知道啊!我怎麽知道你明天餓不餓。」「可是,我現在不餓,明天會餓啊!明天可以吃早餐對不對?」不忍心再折磨她「不要擔心,明天會有早餐的。」女兒這才放心的走開。

孩子一餐不吃是不會傷了身體的。我發現在吃飯這件事上,若能尊重孩子,他們在飯桌上的配合度也會相對的提高。

No comments: